在過去的兩千年里,亞洲與歐洲之間的文化交流,對東西方藝術形式均產生了深遠影響,包括視覺和表演藝術,以及紡織、玻璃和制瓷等工藝。
這一文化交融亦體現在積家大工坊的發展歷程中。時值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問世九十周年,積家推出全新臻品Reverso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致敬東西方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
諸國瀑布覽勝 下野黑發山之瀑
腕表背面融匯歐洲工藝與日本藝術,以琺瑯微繪忠實再現葛飾北齋于19世紀30年代早期創作的木刻版畫《諸國瀑布覽勝 下野黑發山之瀑》。這位藝術家于1831年至1833年之間游歷了日本最大島——本州島的不同地區,隨后繪制了《諸國瀑布覽勝》系列共八幅木版畫,而《諸國瀑布覽勝 下野黑發山之瀑》便是其中之一。
新款時計凝聚積家珍稀工藝(Métiers Rares?)工作坊中能工巧匠的出色才華與精湛技藝,彰顯大工坊的靈動創意及對藝術與文化世界的展望。
積家REVERSO 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
精密的工藝流程從表背潤飾開始,由于工藝特殊,整個制作過程面臨重重挑戰。其中第一項挑戰,是將37 x 24.5厘米的原版畫作呈現在僅有原作十分之一大小的表背上,同時確保以完美比例展現每一處細節,包括位于瀑布底部的微細人群。
為了表現水流從高達100米的山坡上傾瀉直下的磅礴氣勢與美感,葛飾北齋的《下野黑發山之瀑》在透視與用色方面比以往作品更加大膽。琺瑯工藝師不僅需要精準臨摹原作,還要運用琺瑯工藝模仿木版畫技巧,令微繪呈現出與琺瑯截然不同的特殊質感。而另一項特殊挑戰,則在于彩色版畫需要運用多塊單色木版輪流上色,因此運用琺瑯工藝復制出原作中微妙的“色彩漸變技法”(bokashi)以展現細膩的色彩,更是難上加難。為此,積家琺瑯大師必須自行研發工藝。
積家 REVERSO 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 – 珍稀工藝
Reverso Tribute翻轉系列腕表的表盤風格簡約,搭配鑲貼刻面時標和太子妃式指針,充分凸顯其精致美感。表盤飾以難得一見的波浪形璣鏤飾紋,猶如水波起伏,以藝術手法呼應表殼背面的微繪畫作。工藝大師借助擁有百年歷史的車床,以特殊凸輪手工加工這一圖案,并運用多層半透明的大明火琺瑯增強水波跌宕的視覺效果,而琺瑯柔美淡雅的綠色調,恰好與表背畫作的細節相呼應。
積家 REVERSO 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
經多次燒制令琺瑯層層固定后,最終的挑戰在于如何準確無誤地鑲貼時標(需要在琺瑯清澈透明的表面鉆出小孔)并轉印火車鐵軌式分鐘刻度。
由于琺瑯在燒制過程中可能出現無法預料的色彩變化,因此在制作Reverso Tribute Enamel Hokusai翻轉系列腕表的正面和背面時,需要耗費數小時進行研究和嘗試,才能確保表盤色澤與背面微繪完美匹配,同時令微繪忠實再現葛飾北齋原版畫作的色彩。除了研發所需時間外,僅璣鏤飾紋工序就需要5小時,而之后還需要8小時層層涂覆半透明綠色琺瑯。僅繪制表殼背面的微繪畫作,就需耗費超過70小時。
關于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1849年)是一位多產的插畫師、版畫家兼浮世繪藝術大師,也是最為西方世界熟悉的日本知名藝術家。他在八十多歲時創作的系列木刻版畫《富岳三十六景》氣勢恢宏,為他贏得顯赫聲譽,其中的《神奈川沖浪里》更是享譽全球。(積家曾于2018年在一款限量版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上以琺瑯微繪復制《神奈川沖浪里》,以致敬這幅不朽畫作。)
浮世繪(ukiyo-e)是描繪日本江戶時期(1600–1868年)商人階層享樂生活的藝術作品,而對浮世繪的狂熱追捧,使用于復制這些畫作的藝術手法——木刻版畫在17至19世紀盛極一時。葛飾北齋在構圖與用色方面追求創新,為將原本用于體現肖像畫風格的浮世繪變為涵蓋風景、花草與動物等更廣泛主題的藝術流派作出巨大貢獻。正是在他的盛名之下,浮世繪和木刻版畫成為西方了解日本藝術的核心。
技術特性
REVERSO 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
表殼:白金
表殼尺寸:45.5 x 27.4 x 9.73 毫米
機芯:Jaeger-LeCoultre積家822型手動上鏈機芯
功能:時、分顯示
動力儲存:42小時
表盤:大明火琺瑯璣鏤飾紋表盤
表背:大明火琺瑯微繪
防水深度:3巴
表帶:黑色鱷魚皮表帶
編號:Q39334T2 - 限量發行1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