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迷網消息:從空氣中提取珍貴水源到幫助盲人重見光明,近一個世紀以來,勞力士致力于支持不懈開拓的研究者與發明家。
如今,這群開拓者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健康、污染及廢物處理等全球性難題的解決方案。他們利用前沿研究與獨創科技,克服看似難以應對的挑戰。多年來,勞力士致力于支持這些寶貴事業,不僅為了人類的未來,也為了守護地球的美好,基于這樣的初心,勞力士在全年設立數個重大“時刻”(Moments),聚焦公司在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科學、醫療與技術時刻”(Science, Health and Technology Moment),旨在表彰那些致力于保護地球與改善人類福祉的勞力士杰出合作伙伴、代言人及勞力士大獎得主。
?Rolex/Victoria Dawe
神經科學家葛瑞格·庫爾坦(Grégoire Courtine,右)在步態分析實驗室中與患者米歇爾·羅卡蒂(Michel Roccati)并肩戰斗。葛瑞格·庫爾坦致力于研發突破性的生物工程技術,治療脊髓損傷,幫助全球癱瘓患者恢復行動能力。
改變生活的創新項目
在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Rolex 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支持的眾多大膽項目中,有一些正對現代醫學產生革命性影響。2019年勞力士大獎得主葛瑞格·庫爾坦(Grégoire Courtine)以幫助脊髓損傷患者重獲行動能力為畢生使命,并在他位于瑞士的NeuroRestore實驗室取得重大成果。他的最新突破“電子橋梁”,將癱瘓患者的大腦與植入脊柱的硬膜外電刺激(Epidur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設備無縫連接,讓患者僅憑思維即可控制腿部運動。
在地球的另一端——澳大利亞,2012年勞力士大獎得主馬克·肯德爾(Mark Kendall)利用納米貼片(Nanopatch)通過皮膚遞送疫苗。憑借在此領域積累的專業知識,他又研發出可佩戴式傳感器。這種非侵入式設備能夠提供重要數據,協助早期診斷,幫助醫療專家為每位患者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在九千多公里外的巴基斯坦,2019年勞力士大獎得主莎拉·薩依德(Sara Saeed)正在改寫偏遠地區的醫療服務。與庫爾坦及肯德爾的創新科技不同,薩依德采用了人們更為熟悉的工具。她的醫療服務平臺Sehat Kahani,通過視頻通話與數字篩查,賦能一批女性醫生為貧困偏遠社區提供醫療服務。
?Rolex/Bart Michiels
汪郁雯(Miranda Wang,左)頭戴安全帽、身穿醒目工作服,在美國圣何塞的GreenWaste回收廠與同事討論。她主要從事將塑料廢物轉化為高價值副產品的業務。
為保護地球不斷前行
當勞力士腕表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深淵中仍能精準運行時,人類的獨創力不證自明。如今,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威脅,對創新精神的呼喚尤顯緊迫。
2019年,全球塑料產量高達4.6億噸,而到2060年,這一數字或將增長三倍。然而,目前僅有9%的塑料得到回收再利用。大部分塑料最終被送往垃圾填埋場;還有22%處理不當,以至于對土壤、河流和海洋造成污染。
企業家兼勞力士大獎得主汪郁雯(Miranda Wang)正致力于改變這一現狀。受學生時期參觀塑料處理廠的經歷啟發,汪郁雯開發了循環再造技術,將不干凈的廢棄塑料轉化為有用的化學制品。在初期實驗證明用細菌“吃掉”塑料難以大規模操作后,她果斷轉向化學循環再造法,另辟新路徑。“人類在關鍵時刻會爆發出不可思議的創新能力。”汪郁雯說道。
她與好友姚佳韻(Jeanny Yao)共同創立了Novoloop,并在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支持下,將這一科技推向市場。2024年1月,公司在印度建造試點工廠,僅用三個月便實現持續運營。與此同時,Novoloop還在開展一項初步工程研究,計劃建設一座每年可處理兩萬噸塑料廢物的工廠。
?Rolex/Eva Diallo
貝絲·柯吉(Beth Koigi,左二)在馬吉克水源公司(Majik Water)倉庫,向團隊詳細介紹空氣制水器的技術細節。馬吉克水源公司將這些設備安裝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從空氣中提取、過濾并礦化水源。
還有多位勞力士大獎得主正致力于運用創新技術,幫助幫助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群體。肯尼亞社會企業家貝絲·柯吉(Beth Koigi)成立的馬吉克水源公司(Majik Water),在極度干旱地區推廣安裝空氣制水器(AWG)。這些設備每天可從空氣中提取20至500升淡水,為干旱逐年加劇的社區帶來拯救生命的水源。
在非洲另一地區,勞力士大獎得主費力克斯·布魯克斯-丘奇(Felix Brooks-church)正專注于解決營養不良問題。他從坦桑尼亞起步,事業版圖現已覆蓋非洲東部與南部的五個國家:坦桑尼亞、盧旺達、肯尼亞、馬拉維及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將成為下一個目標。布魯克斯-丘奇所創立的社會企業Sanku在本地磨坊安裝營養增量機,向面粉中添加維生素B12、鋅、葉酸、鐵等重要營養元素。布魯克斯-丘奇堅信,合理的營養保障是一項基本人權,“這與住所、安全和水一樣重要”。
利用數據拯救生命
并非所有創新都以新科技的形式出現。2010年勞力士大獎得主皮于什·特瓦利(Piyush Tewari)正在運用大數據提升印度的道路安全水平。特瓦利的一位年輕表親因遭遇交通事故去世,而他的結局本可被避免。受此經歷觸動,特瓦利創立了SaveLIFE基金會(SLF)。印度每年有眾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本可避免,數量驚人,而基金會則致力于減少這些悲劇。
該基金會成功改善了關鍵路段的安全狀況。例如,在孟買-浦那高速公路(Mumbai- Pune Expressway)長達100公里的路段,基金會修復了超過3,500個工程問題,令此后四年內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降低了52%。危險路段經過改造后,被稱為“零死亡率通道”(Zero-Fatality Corridors)。截至目前,特瓦利發起的改造工程直接惠及約2,886人,間接影響4,188萬人。
此外,基金會還為數萬名警察和志愿者提供了急救培訓。據特瓦利估算,SaveLIFE基金會的受訓人員已將182萬名交通事故傷者緊急送往醫院。
重見光明
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一大碩果,是為農村地區提供必要的眼科檢查和醫療支持。2011年,眼科醫生安德魯·巴斯塔勞斯(Andrew Bastawrous)辭去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的工作,移居肯尼亞,希望為那些無法獲得眼科護理的人們提供相關醫療服務。一年后,他創立了Peek Vision公司,并于2016年憑借突出貢獻榮獲勞力士大獎。獎項改變了項目覆蓋面,促成了Peek Acuity應用程序的問世,使受過培訓的人員可通過手機檢查視力,并將篩查后的患者轉介至合適的醫療機構。
如今,每月有超過50萬人接受手機眼科檢查。Peek應用程序現已覆蓋非洲與亞洲等多個地區,并擴展至12個國家,前不久還慶祝了一千萬次篩查的里程碑。在勞力士的支持下,巴斯塔勞斯正朝著2028年底前將Peek推廣至尼泊爾全國的新目標邁進。
勞力士長期致力于支持運用科學設法解決當今挑戰的人士及組織,上述的項目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在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襄助下,這些杰出之士不斷探索可能性,為世界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