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德國在專利申請方面領先全歐洲。根據歐洲專利局最新公布的年度報告,2017年,德國公司已申請逾25,000項專利。當然,僅憑專利申請數量,不足以衡量一間公司的創新力,其關鍵因素在于發明能否帶來真正的技術發展。朗格表的大多數發明與創新,有時并非一眼可辨。但這些發明的目的,在于使機械腕表更體貼實用。以下為一些值得關注的朗格專利:
1、歸零裝置
1997年,朗格推出先進而精密的自動上鏈機芯——屢獲殊榮的SAX-0-MAT型機芯,內置歸零裝置,于表冠拉起時掣停擺輪,秒針即時返回零位,就如計時碼表一樣。SAX-0-MAT型機芯仍為LANGEMATIK PERPETUAL和SAXONIA ANNUAL CALENDAR等表款的基本機芯。1815 TOURBILLON和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的手動上鏈機芯亦設有歸零功能,簡化了時間設定過程。往后的表款中,歸零裝置采用獨立模組設計,附設由多個圓盤組成的離合器,使秒針在突然的震蕩或反彈中仍平穩運作。
2000年獲得專利
2、精確跳分積分盤
精確跳分積分盤原本裝設于朗格為DATOGRAPH而設的首款計時機芯L951.1型之上。60秒過后,精確跳分積分盤推進一格,即使在越過零位的一刻停止計時仍絲毫不差。如此便可隨時讀取分鐘,了無疑慮。此專利裝置令制表師能在機芯已完整組裝的情況下完美同步積分盤的跳動。目前的腕表系列中,所有DATOGRAPH、DOUBLE SPLIT和最新的TRIPLE SPLIT表款皆配備此裝置。
2001年獲得專利
3、分離齒合裝置
有了精妙的分離齒合裝置,朗格DOUBLE SPLIT、TRIPLE SPLIT等追針計時碼表便可于分段計時期間防止振幅流失。此裝置于2005年獲得專利,按下追針按鈕,便可令追針與計時中央心軸和積分盤心軸上的計時指針分開,消除舊有設計中發生的磨損。
2005年獲得專利
4、為陀飛輪而設的停秒裝置
朗格在陀飛輪發明逾200年后,實現了如何在旋轉陀飛輪框架內掣停振動擺輪,使陀飛輪腕表也能精確設計時間。拉出表冠,復雜的杠桿系統便驅動可動的V形彈簧轉向擺輪邊緣。擺輪隨即停止。按下表冠,“制動器”便松開,擺輪隨即再度開始擺動。此專利裝置與其它裝置搭載于LANGE 1TOURBILLON PERPETUAL CALENDAR、1815 TOURBILLON、DATOGRAPH PERPETUAL TOURBILLON之上。
2008年獲得專利
5、恒定動力擒縱系統
ZEITWERK系列所有表款搭載的專利恒定動力擒縱系統設于發條盒與擺輪之間,負責調整數字盤的運作,使其每隔一分鐘推進一格。裝置同時確保擺輪在整個動力儲存期間,不論腕表上鏈裝置狀態為何、切換程序如何耗費能量,皆由恒定能量所驅動,保持速率穩定。
2010年獲得專利
6、跳字裝置
ZEITWERK表款搭載的精準跳字裝置,體現毫不含糊的清晰設計。顯示模組由三個圓盤組成,其布局使佩戴者可輕易地從左到右讀取大型數字。恒定動力擒縱系統稍為跳動,使專利跳字裝置逐分推進,直至正點,三個數字盤便同時推進一格,整個過程輕巧而不易察覺。
2011年獲得專利
7、半透明表盤涂層
研發“Lumen”表盤時的技術難題,在于以光能為隱藏于表盤中的夜光物料“充能”。朗格專家的解決方案,便是在藍寶石水晶玻璃表盤,覆上有半透明物料,容許紫外線穿過。可見光的光波傳輸,因高對比度且清晰顯眼的表盤而減弱。相反,紫外線光波則可穿過。ZEITWERK “Luminous”、GRAND LANGE 1 “Lumen”、GRAND LANGE 1 MOON PHASE的表盤因而可在黑暗中發光數小時。
2013年獲得專利
8、軌跡月相顯示
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搭載的專利軌跡月相顯示,展現觀測者在北半球觀望月亮、地球和太陽的位置。顯示設備由三個圓盤組成,分別為天體圓盤、其下的月相盤、中間的地球圓盤。此布局中,擺輪即代表太陽的位置。軌跡月相顯示準確追蹤月球29日12小時44分3秒的朔望軌道,1058年后才出現一天的偏差。
2014年獲得專利
9、延遲數字轉換
為確保ZEITWERK MINUTE REPEATER中復雜機芯的功能運作流暢,工程師為機芯裝設了精密的保險裝置。例如,鳴響裝置運作時,數字盤無法推進,直至三問序列完結。三問裝置的蝸輪與跳字盤的心軸連接,一但于三問裝置運作時進行切換,使可能使組件產生沖突,損壞機芯。延遲機制也確保報時聲響必定與顯示的時間一致。
2015年獲得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