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作為世界最著名鐘表品牌之一,其頂尖的制表工藝及悠久的歷史在鐘表界都是享有盛譽。品牌于1755年創立于瑞士日內瓦,為世界最古老最早的鐘表制造廠,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表廠之一。江詩丹頓傳承了瑞士的傳統制表精華,未曾間斷,同時也創新了許多制表技術,對制表業有莫大的貢獻。
1755年,才華洋溢的年青鐘表匠Jean-Marc Vacheron(瓊-馬爾科-瓦舍龍)在日內瓦市中心創立自己的首間鐘表工作室。Jean-Marc Vacheron對人類文化充滿好奇與熱誠,經常抱持開放態度,并不斷鉆研制表工藝,因而成為一位非常成功的日內瓦獨立鐘表匠 — 「閣樓工匠」(Cabinotier)。Jean-Marc Vacheron所創制的時計,令他蜚聲國際,而他更不斷發掘其它有潛質的鐘表匠,除了超卓的制表工藝外,更把自己對追求完美藝術那份鍥而不舍的精神傳授給他們。
1819年,經驗豐富的商人Fran?ois Constantin(弗朗索瓦-康斯坦丁)與Jean-Marc Vacheron的后人合作,成立了聲名顯赫的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憑著其對市場敏銳的觸角和堅定的信念,幾十年間Fran?ois Constantin與不斷穿梭歐洲,為設計精巧及優質的鐘表時計開辟新市場。
1839年,江詩丹頓邀請Georges-Auguste Leschot擔任公司技術總監,自此改寫了公司及整個鐘表界的歷史。Georges-Auguste Leschot不僅是一位機械天才,更擁有非凡遠見和豐富的想象力。他設計出首個可以重復及大量生產多種鐘表零件的儀器 – pantograph,為整個瑞士制表業帶來突破性的改革。因為在此之前,鐘表機芯均由人手獨立制成的零件組成,每個零件的手工因此有所不同,導致機芯零件不可互相替換。Georges-Auguste Leschot這項革命性的發明改變了整個制表工序,更大大縮短了制表時間、提高了制表效率。
藍色琺瑯意大利地圖腕表
1824年,這枚腕表采用黃金表殼,裝飾以藍色內填琺瑯繪制的意大利地圖。雙色表盤,裝飾以12個阿拉伯數字構成的分鐘刻度圈,6點鐘位置設小秒針。這款腕表對細節的關注與粳精密的工藝,是日內瓦傳統裝飾的典型特征。
江詩丹頓懷表
1839年,Georges-Auguste Leschot(1800-1884年)受雇成為江詩丹頓鐘表工程師。他設計出眾多新式工具,給制表方法帶來了徹底的變革,期中就包括用于確定機芯底盤和夾板中心位置并鉆孔的比例繪圖儀。
天文懷表
整個制表工業的歷史,就是一部恒久追求絕對精確的歷史。這部史書風云跌宕,與每一個影響全世界與全社會的大事息息相關。比方說,航海天文鐘就開啟了以技術為驅動的科技鐘表時代,當時的所有時計都從中受益匪淺。1869年的這枚天文懷表就是其中之一,黃金獵表表殼,白色琺瑯表盤,裝配航海天文鐘才會采用的超高精確度棘爪式擒縱。
1872在早期精確度競賽中屢獲大獎.19世紀,眾多歐洲國家紛紛設立天文臺表競賽,促使各制表廠不斷改進技術,角逐最高大獎。江詩丹頓也將自己的腕表送去參加了由著名的日內瓦天文臺舉辦的最早的天文臺表競賽,贏得眾多舉世矚目的大獎,持續一百年不斷打破各種紀錄,創造了彪炳史冊的戰績。
1875年Tour de l'?le的工廠已不再能滿足公司擴張的需要。于是,江詩丹頓離開原來的老廠。Fran?ois Constantin的侄子Jean-Fran?ois Constantin在島上馬路對面的位置設立了新的生產基地,建造了一座現代化的制造廠。包括一幢租賃的房屋和一座具有日內瓦前所未見的氣派的廠房。這座廠房由日內瓦歌劇院的建筑師雅克-艾利舍·戈斯(Jacques-Elysée Goss,1839-1921年)設計。這幢位于小島上市中心的建筑成為了江詩丹頓的歷史總部,至今仍是江詩丹頓專賣店和傳承部的所在地。
詩丹頓卡里斯泰(Kallista)
1880年江詩丹頓注冊馬爾它十字商標,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江詩丹頓的表徽。并于1886年開始制作世界上最昂貴的手表—江詩丹頓卡里斯泰(Kallista)。原為沙特阿拉伯的哈里德國王(Kingalid)所訂購,卡里斯泰(Kallista),表身表帶鑲滿鉆石,共用118顆經過嚴格挑選的上品藍白方鉆,重130克拉。江詩丹頓廠為制造此表,招集了最優秀的技師,經歷20個月才制成。"Kallista"在希臘文中是完美無瑕的意思,而其成品也的確完美之至。
1889年,這枚女士腕表是最早的批量生產的腕表之一。腕表的出現引發了制表業的轟動,直到20世紀初,懷表都一枝獨秀。這枚表裝配雕花優美工巧的表殼,表鏈華麗貴氣,裝飾兩個帶翅膀的女神,表盤環繞一圈鉆石。鑒于上鏈表冠會破壞腕表設計的平衡美感,江詩丹頓特別為這款表發明了一種巧妙的裝置,通過旋轉表圈來設定時間。
掐絲琺瑯懷表
在1905年的米蘭國際鐘表展上,江詩丹頓展出了一系列美輪美奐的腕表,贏得評委會頒發的最高大獎。這枚黃金杠桿式腕表就是米蘭系列腕表之一。表背裝飾精美絕倫的掐絲琺瑯薊花圖案,雙色調銀質表盤,中心裝飾精致的機刻雕花圖紋。這枚腕表是江詩丹頓在這一時期創作的珠寶腕表的典型代表,其精巧復雜的裝飾是日內瓦傳統的巔峰象征。
為了營造恰當的氛圍,展示自己的奢華腕表,江詩丹頓于1906年8月1日在新址的底層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專賣店。在此之前,江詩丹頓一直在樓上的沙龍接待客戶。
秉承變革時代的前衛精神,江詩丹頓決定打破傳統的圓形鐘表造型。1912年,江詩丹頓成為最早采用酒桶形表殼的制表廠之一。酒桶形腕表一經面世,就立即成為江詩丹頓的標志性特征。這款優雅的腕表裝配黃金表殼,銀表盤,裝配12顆以放射性方式排列的阿拉伯數字刻度和一個圓形分鐘圈。這種酒桶形表殼男女皆宜,深受喜愛,搭載過眾多20世紀最尊貴的復雜功能機芯。直至今天,這種造型仍極具技術感和時代氣息。馬耳他系列,2000年上市。
1914-1915年,江詩丹頓創作了一款名叫 “管道(le tuyau)” 的小型橢圓形機芯。這款機芯長僅26毫米,寬僅6.5毫米,是長階梯形機芯的前身,1916年曾出現過一個特殊的弧面款式,特別為帕蒂亞拉拿邦大公布賓德拉·辛格(Bhupinder Singh)勛爵設計的這枚獨一無二的時計。這枚手鐲表裝配金質鉆表殼,鏤通雕花,巧奪天工。長階梯形機芯,安裝于長方形弧面底盤上,可從側面讀取時間。銀色磨砂表盤,飾以12個阿拉伯數字刻度。
1921為美國市場設計的腕表這枚腕表設計前衛,裝配枕形表殼,是江詩丹頓在咆哮的二十年代為美國市場秘密生產。表冠設于1點鐘位置,白色琺瑯表盤,搭配11個阿拉伯數字刻度、分鐘刻度和小秒針,一目了然,讀時極為便捷。這款氣度非凡的腕表極具1920年代的冒險氣質,是江詩丹頓精湛技藝與創造精神的體現。
1952年名琺瑯藝術家卡羅·波魯茲(Carlo Poluzzi,1899-1978年)來自意大利,但卻在卡魯日( Carouge)的日內瓦城工作。他根據保羅·布利爾(Paul Bril)的《狩鹿圖》(The Deer Hunt)(現收藏于巴黎盧浮宮)創作了這幅琺瑯畫,用于裝飾這枚黃金腕表的表背。他的琺瑯畫采用典型的日內瓦派琺瑯技法,層次分明的淬火色彩,為畫面以及表面的透明保護釉賦予深邃的質感。
1954年,戰后的繁榮也見證了一款極具大膽創意的腕表的誕生。Aronde在古法語中是燕子的意思,意指表殼兩側形似羽翼的兩道弧形,在拱形表鏡的映襯下更加栩栩如生。長方形表殼,大膽的設計,展現出江詩丹頓不斷改變設計原則以順應技術進步的創新能力。這一代表作后來推出了Historiques歷史名作系列復刻版。
1972年6月,法國科學與工業部長弗朗索瓦-澤維埃·奧托利(Fran?ois-Xavier Ortoli)向江詩丹頓頒發世人夢寐以求的“Dipl?me du prestige de la France”大獎。江詩丹頓由此成為第一個獲此罕有榮譽的鐘表企業。
1979年Kallista腕表以一公斤金錠雕刻而成,鑲嵌118顆鉆石,總重130克拉,Kallista(希臘語,意為“絕世之美”)是全世界最璀璨灼目的鐘表作品之一。這件驚世絕作共花費6,000多個小時才完成,僅配齊所有祖母綠切割鉆石就歷時整整五年。
秉承制作卓越超薄機芯的傳統,江詩丹頓決定以1940年代的風格為藍本,重新創作一枚三問機芯。這就是1992年推出的1755機芯的由來。這枚機芯厚度僅3.28毫米,是全世界最纖薄的三問機芯。限量200枚鏤雕版(玫瑰金和鉑金),或者是搭配表盤(黃金和鉑金)。
江詩丹頓一直鐘愛琺瑯藝術,創作了眾多琺瑯裝飾表款,并將其中最著名的一款題獻給了墨卡托(Mercator,1512-1594年)。這位佛蘭德數學家兼地理學家本名杰哈德·克里默(Gerhard Kremer),是第一個繪制航海地球儀平面投影圖的人。旅行一直是江詩丹頓的重要主題。因此,1994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繪圖師冥誕400周年,江詩丹頓特別推出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腕表系列。表盤以琺瑯彩復制了墨卡托本人繪制的南北半球地圖,飛返指針則特別設計為圓規造型。
2004年8月9日,江詩丹頓進駐位于Plan-les-Ouates的全新制表廠。這個制表廠由法裔瑞士建筑師伯納德·楚米(Bernard Tschumi)設計,同時也是江詩丹頓的全球總部所在。這幢未來主義風格的建筑采用半馬耳他十字造型,集管理、行政和工坊功能于一身,似乎又回到了過去的時光。“金屬外墻的流動線條,給人一種高科技的感覺,同時在視覺上也極為整體連貫,象征著整個制表廠的管理、設計和生產部門之間流暢無礙的互動。”
2005年為紀念250周年誕辰,江詩丹頓推出一系列共5款頂級作品,向制表工藝致敬。其中兩款更是為當代高級鐘表樹立了全新標桿。
江詩丹頓從知名藝術家Marc Chagall為歌劇院繪制的天花板壁畫汲取靈感,設計了一個由十五款獨一無二的腕表組成的非凡系列,向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致敬。Métiers d’Art – Chagall & l’Opéra de Paris系列的第一款腕表名為“Hommage aux Compositeurs Illustres”,這款獨一無二的珍品于2010年11月20日在巴黎歌劇院隆重舉行的巴黎歌劇院發揚促進協會(AROP, Association pour le Rayonnement de l’Opéra de Paris) 30周年紀念慶典上展示。腕表的表盤采用世代相傳的日內瓦大明火琺瑯漆繪藝術,再現了Chagall在巴黎歌劇院天花板上一副200平方米的壁畫。
2013全新表廠在汝拉山谷揭幕汝拉山谷中心地帶的Le Brassus將目前分布于三座廠房中的鐘表零件生產匯聚一堂。這座鐘表零件制造廠采用最新技術,擁有一系列性能卓越的機器,并根據高效而現代的方式生產。 汝拉山谷中心地帶的Le Brassus除了擁有性能卓越的高效工具外,這家全新表廠還體現了江詩丹頓希望進一步整合工藝的愿望。
2015年為紀念品牌誕生260周年,江詩丹頓推出全新的Harmony系列。首批限量發售的七款腕表,以品牌1928年問世的首枚計時腕表為靈感,呈現出新穎的枕形外觀,極富當代特色。腕表搭配大尺寸的表殼,采用創新的美學設計,搭載由江詩丹頓自主設計、研發和制造的全新機芯,并特別采用單一計時按鈕。
其實,江詩丹頓在整個二十世紀推出了多款令人永世難忘的設計。從簡約典雅的款式到精雕細琢的復雜設計,從日常佩戴的款式到名貴的鉆石腕表,每一款均代表了瑞士高級鐘表登峰造極的制表工藝,體現了江詩丹頓在世界鐘表業界卓爾不群的地位,及其對技術和美學的追求。歷經兩個半世紀的風風雨雨,江詩丹頓至今依然是鐘表業界最負盛名的品牌之一。